2011級宋超——無坎不成路 有愛真生活

發布時間:2024-06-25浏覽次數:340



——記伟德BETVlCTOR1946源于英国宋超自強之路

個人簡介:宋超,伟德BETVlCTOR1946源于英国英語(師範)2011級學生,中共預備黨員,連續兩年獲南通大學一等獎學金、南通大學三好學生标兵、優秀學生幹部稱号。曾獲2013年國家獎學金、2013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2014年江蘇省優秀學生幹部稱号、2013年南通市優秀學生幹部稱号、2013年全國“外研社”英語寫作比賽(江蘇賽區)二等獎、2014年南通大學師範生職業技能比賽(中學英語組)一等獎、南通大學第七屆職業規劃大賽二等獎、“百年校慶”優秀志願者、南通市江海博覽會優秀志願者等榮譽。勤勉、踏實、肯幹、樂觀,宋超堅持紮實專業技能走上三尺講台,投身各項競賽實踐展現青年風采,力求綜合發展,揮灑青春汗水,是新時代下師範生中的典範。

“自強者,懷夢想而改命運;勃發者,曆坎坷方就大業。”從教的理想在他的心中生根,踏實的腳步讓他的青春閃光,他是伟德BETVlCTOR1946源于英国的宋超,一位從貧寒的殘疾人家庭中走出的揚州男孩。

“無坎不成路,有愛真生活”這則人生信條伴着他成長,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讓他徜徉在大學的知識海洋。宋超正在用拼搏與毅力踐行自己的誓言,用夢與愛的主旋律诠釋優秀大學生的當代靈魂。

自幼感知家庭坎坷,埋頭苦幹不抱怨

1993年8月3日,一位危重的母親被推進了産房,她因20歲時腦部血管破裂落下了半身不遂,可她毅然組建家庭,冒着生命的危險生下一個男嬰,這孩子取名宋超。母親殘疾,父親也已40歲,這樣的家庭背景讓小宋超比同齡玩伴多了幾分穩重與成熟。在他尚處襁褓之時,半身不遂的母親用牙艱難地咬起他的衣角,用一隻手将他拽入懷中,沒有普通母親雙手懷抱的溫暖,卻給予他世上獨一無二的母愛。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地工作,生活的重擔便落在了母親的肩上。為了不讓母親太過勞累,宋超自小學開始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幫着媽媽打理家務。母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心裡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但是家裡連電視都沒有,又能讓孩子去哪裡玩呢?。慶幸的是,懂事的宋超很少抱怨,更不會嫌棄自己的家庭。每每放學後,玩伴們總看不見他的身影,因為他知道家中的母親正倚門盼着,自己得早些回去幫忙。

家庭環境的艱苦并未影響宋超的成長成才,他不僅是成績優秀的好學生,也是身懷多藝的陽光男孩。書法十級、電子琴十級、京劇頻頻獲國内大獎……這些都是他的赫赫“戰果”。從六歲開始,母親省吃儉用讓他學習了書法,希望自己的兒子更有修養。不管是酷暑炎炎,或是嚴冬大雪,在揚州的街頭,每周六下午都會有一位一瘸一拐的母親緊攥着一個小男孩的手在趕路。因為母親身體緣故沒辦法騎車,他從小都是跟着母親步行去上課。這40分鐘的路程,一走便是5個春夏秋冬。當時6歲的他沒有埋怨,隻因母親不離不棄的守候。他覺得沒有任何理由退卻放棄,唯有用出色的成績和證書能讓母親開心。良好的悟性讓他掌握了都方面才藝,因而在學校裡甚至市裡都小有名氣。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擔當與勇氣,懂得了堅持與堅守,自強之路在此起航。

求學之路心懷感恩,自立自強不服輸

宋超一直是老師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是同學們眼中刻苦用功的榜樣,多才多藝也讓他活躍在學校的大小舞台上。母親經常告訴他,“人窮志不窮,暫時的家庭困難一定會好轉的,要通過好好學習來改變命運。”

唯有自強方能讓自己的未來充滿光明;唯有自強才能讓這個家繼續支撐下去,宋超這樣砥砺自己。但是,每逢家長會的時候,身邊的同學們漸漸開始對他身體有缺陷的媽媽投來了異樣的目光。回憶那段日子,他提起了閻維文的《母親》,“那裡的歌詞教會我怎麼面對,不離不棄!”。初二那年,江蘇省“青少年感恩交流會”在母校梅嶺中學召開,他代表揚州市全體中學生發言:“同學們會問我那是誰,怎麼是瘸子呀?你呢,怎麼不瘸。這些尖刻的字眼對于我的心靈是多麼大的傷害,我哭過,我怒過。但是上天将我送入了她的懷抱,她就是我的媽媽,像折翼的天使一樣永遠地呵護着我,就算她是瞎子、聾子也都是我最愛的母親!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比任何人差!”他滿含熱淚,手捧鮮花,走下舞台給母親深深地舉了一躬。那一刻母子的擁抱感動了現場的各地校長,媒體聚焦的閃光燈在随即将母愛定格,在場的師生起立為之鼓掌。無法選擇家庭,無法選擇天資,那便隻有用多一份的汗水澆灌成長路上的鮮花,希望就在前方。

但是,2008年的元旦,因為一次意外的工傷,宋超的父親半年躺在了病床上,這一度讓剛入高一的他萌生辍學的念頭。父親置換了股骨頭,落下了4級殘疾失業了,那一刻家裡的歡笑聲沒了。那三個月,宋超每天不上晚自習,回家做飯給在醫院的爸媽送去。母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撫摸着兒子的頭默默流淚。這一次,堅強的母親向當地的民政機關提出經濟的補助申請,她要幫兒子完成學業。“不上大學絕不可能!你還有你的教師夢呢!”母親的一句話點醒了面臨辍學的宋超,他意識到真正挑起這個家未來重擔的方式不是辍學,而是學有所成,考上大學,走上三尺講台。在舅舅和社會人士的資助下,他考取了南通大學英語(師範)專業。當錄取通知書送達的那一天,母親哭了,而宋超卻沒有落淚,因為他深知又一個十年的任重道遠:該如何渡過大學時光?如何将下一段人生旅程走得異彩紛呈?

2011年8月,宋超求學濱江之城——南通。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園,陌生的班級,陌生的寝室,這讓他有些茫然、有些木讷,但是從小便會操持家務的他很快适應了大學的節奏。盡管大學生活、學習的節奏較高中舒緩許多,但是“奮進拼搏”這四個字緊緊地在他的腦袋裡繃着。兩年多的大學生活裡,他幾乎沒有睡過懶覺,寝室、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基本是他生活的基調。

入校初,全英文的授課模式讓宋超着實為難,專業基礎不夠紮實讓他倍感壓力。教室、圖書館、外語角,他在同窗們酣睡時堅持晨讀,在同學們匆匆離開課堂時向老師虛心求教,在舍友們奮戰網遊時在自習室琢磨着英文課文裡的短語佳句……

一晃兩年有餘,他的這份堅持有了回報,榮獲2013年國家獎學金、連續兩學年綜合排名專業第一,又先後獲校級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标兵、南通大學推薦免試研究生、專業四級等級優秀、上海中級口譯證書、2013年全國“外研社杯”英語寫作比賽江蘇賽區二等獎、全國高師職業技能比賽校級一等獎、伟德国际体育“模拟聯合國論壇”一等獎……談及自己這麼“拼”的原因,他笑着解釋,“家裡的父母是放不下的牽挂,也是懷着以優異回報他們的心态,繼續全力拼搏。”

在宋超的記憶裡,最難忘的是大學的第一個中秋節。他和母親在電話中泣不成聲,父母的身體情況令他揪心。每月他總要抽個周末回家,不是貪圖家裡的溫床,隻為能多陪着爸媽。睡前,他習慣端茶到父母床頭,“想到他們頭上新添的白發,我覺得自己得更努力才行。”

感恩父母、自立自強,宋超在用自己腳踏實地的行動去诠釋那份青年人應有的“不服輸”勁兒。

踏實肯幹經磨練,與人為善己留香

宋超不想做“兩眼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因而在學生工作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大一時,他擔任院團委組織中心幹事、11級副主席,幫助輔導員完成日常的年級工作,舉辦頗具學院特色的一些課餘活動,盡心盡責地去完成每一項老師、部門部長交代的任務,“當時就覺得,得嚴以律己,要發揮着帶頭模範作用,對得起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大二那一年,他連任年級分會主席一職,積極參與了迎新晚會、百年校慶書法比賽、校史館講解等諸多活動,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多彩的展示平台上,同學們也喜歡戲稱他為“文體達人”。“我想發揮餘熱,想給身邊的老師同學帶去歡樂與幫助”,帶着這份信念,他十分珍惜學校和學院提供的每一次鍛煉、展示的機會。他覺得,大學是個小社會,學校各方面都在給大家搭建展示的平台,“既然自身有多樣的才藝,為何不讓同學們多認識自己,以結交更多的朋友呢?,而且,對于師範生來說,邁上各類舞台是磨砺自己不可多得的良好契機。”利用這些平台鍛煉膽量、學會交流、習得為人處世之道,他的想法就是這樣實在。“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理念不該是當今大學生的代名詞,”他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以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大學生來要求自己。“靜得下、拿得起、做得動、吃得苦”,俨然已是他的“十二字”方針。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裡每月的生活費有一半是他自己掙的。通過家教或兼職,他比身邊人較早地開始“自給自足”的生活。想到母親每天在家省吃儉用、父親大病初愈後做清潔工掙來的1200元,他會對母親說自己長大了,是男子漢了,不該拿家裡的錢了,“學師範的孩子就應該多鍛煉自己,這一舉兩得多好。”

2012年的暑假,他在留校挂職鍛煉和兼職打工之間糾結。考慮到家庭經濟負擔,他選擇任職于如臯市的一家培訓機構。他用自己精湛的授課能力赢得了領導的信任,也博得了學生的認可。“我所帶的高一至高三共6個班,他們的英語水平提高顯著”,宋超仔細到位的語法講解、風趣嚴謹的上課風格也讓學生們感受了英語學習的輕松與快樂。“每天早晨五點半就爬起來,晚上得備課到11點”,每天6節課近7個小時的講課方式,讓宋超斬獲“拼命三郎”的雅稱。其實,他每晚回到寝室躺在床上便動彈不得、渾身酸痛。為了省錢,他每晚就一碗面條,就這樣度過了三十五天。為了減輕家裡下學期學費的負擔,他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來。在他20歲生日的那天,他隻是和母親通了電話,不為叫苦不為喊累,對母親說了句“謝謝您給了我生命,祝您身體健康!兒子長大了!”滿眼淚水的他忍住不哭出聲,唯有感謝,感謝父母、家庭、社會對自己這些年無限的恩賜。那年夏天他瘦了近12斤,35天的磨練換來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5000元。裝錢的信封領到手,他欣喜若狂,其中的心酸也唯有自知。“下學年的學費掙夠了”,他回家交給母親的時候,母子倆相視而笑,繼而緊緊相擁。

“受助于人,更要将愛接力、播撒”,宋超喜歡把“感恩”放在心頭,不僅僅是對周圍幫助他的親友等等,也有對社會那份回報之情。進校以來,他堅持參加伟德国际体育的愛心助教行動,走進五一社區為孩子們輔導功課。這個才藝多樣的老師不隻是傳授知識,他在幫助孩子們輔導作業的同時,也會把書法、京劇等才藝“露”給他們,讓他們融于課堂内外、多面發展。2013年的寒假,因為自身的遭遇與感悟,他放棄休息的時間,與揚州宋都社區策劃商量了“溫暖冬天——幫扶貧困學子”的行動,用自身專業知識幫扶貧困家庭及留守兒童。在他的這份愛心下,近30名高二高三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們也很聰明,但是可能欠缺一些課外的教學資源,我希望自己的這點努力能幫到他們”。宋超盡心盡責,在一對多的教學們不曾含糊,講解争取一一到位,細緻有條理,也讓前來旁聽的社區居民啧啧稱贊、多一份放心。臨近春節的時候,他謝絕了部分居民的“好意”,“這都是應該做的,我是大學生,受助于社會,自然要回報,做人要懂得感恩與回報”。他覺得,自己的家庭一直得到社區的幫扶,沒有大夥兒好心的資助,自己不可能走進大學。“将這份大愛傳遞給更多的學子,把愛的力量播撒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是自己的榮耀”,他把這個當作使命,想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活力,并在實際行動中回報社會。

伟德方面,在宋超看來,同樣給予了他諸多方面的幫助。伟德国际体育團委書記、輔導員顧老師在工作之餘喜歡和他聊家常,關心他的生活、學習等情況,“我希望能及時幫他解決困難,好讓他安心地完成學業,而且他的努力與付出也讓大家看在眼裡,倍加認可的。”此外,每逢學院有相關的經濟補助,顧老師也是第一個想到宋超。

自2013年上半年開始,宋超經過學院推薦、南通外事辦選拔,成為了世界通商愛心資助的受助學生。南通籍海外商人黃躍權先生與他結成幫扶對子,承諾一直資助到他大學畢業。拿到第一筆5000元助學金的時候,他緊緊握住黃先生的手,發自内心地告訴黃先生那份勇敢面對未來、立志成才的信心。在近期的發放儀式上,宋超作為受助學生代表發言,展現外院學生的榜樣風采,同時寫了兩幅書法作為禮物贈給黃先生。“看到他各方面的優異表現,我們老師都想從不同的方面給予這個孩子最大的幫助”,老師們做的這一切讓他銘記在心,有如一股股愛的暖流流入他的心扉,幻化作信念和生活的動力。也許正是這份激勵,讓這個陽光男孩拼搏前行,讓他傳播愛的種子、書寫愛的篇章、揮動愛的翅膀、品味愛的生活。

自信樂觀的他先後擔任“從洛桑到北京”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南通展年)英文講解員,校史館、張謇教育史館義務解說員,“百年校慶”志願者,“外研社”演講比賽工作者等。他以青春的笑容、熱情的志願态度向來賓展示着通大學子的風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宋超肩負家庭重擔,在青春的好時光诠釋着21歲的無悔夢想。他總說,“父母的笑容是我最大的欣慰,上天是公平的,家裡的情況正在越來越好,困難都隻是暫時的。我得感激人生賦予我的獨特經曆,感激父母從小對我的教導和無私付出,更要感激所有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

自強,便可使自己強大;自強,便可使自己驕傲;自強,便可使自己無悔。用知識充實,用閱曆明目,用夢想激勵,用感恩回報,宋超也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在青春的年紀中奮力奔跑,自強不息,不離不棄。

後記:漫漫人生路,帶着自強一起前行,因為它是一生的标杆;芸芸衆生中,帶着感恩之心一起拼搏,因為它是奮鬥的源泉;悠悠求學路,帶着夢想一起邁步,因為它是求索的風向标。在宋超成長的曆程中,他慶幸自己選擇了三者。愛、暖、陽光,不論經曆多少風雨曆程,相信他都會信步閑庭,笑看花開花落,每一季都見證着自己的收獲。


Baidu
sogou